自8月3日復牌,宣告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后,恒大物業(股票代碼:06666.HK)不出所料地領先同板塊大部分公司,在8月24日晚發布了其恢復交易后的首份中期業績報告。
公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
●營業收入61.5億元,同比增長6.2%;
●毛利潤為15.0億元,毛利率約為24.4%;
●凈利潤7.9億元,凈利率約為12.9%,同比增加3個百分點。
其中,報告期內來自關聯方的收入僅占總收入約 1.1%,運營獨立性愈發明顯,運營安全性亦明顯提升。
管理規模方面,截至2023年6月30日,恒大物業合約管理面積約8.12億平方米,在管面積約5.1億平方米,在管項目覆蓋國內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
環比處于停牌狀態的三期經營數據顯示,恒大物業的業務規模呈現逐期擴大的態勢,處于國內物業管理市場領先企業的地位未改。
作為涅槃新生后的首份業績報告,物股通看出了不少的新意。
01//營造發展新局面
經歷過漫長的停牌以及內部調查、整改后,恒大物業集團的重心和精力終于可以重新回歸到物業服務的經營和管理中去。
在報告中,恒大物業提到,要以客戶滿意度為核心目標,全面推行“向一線”文化,圍繞客戶高頻服務場景,不斷優化服務標準,通過組織調整、資源傾斜、流程再造、專業賦能等方式切實保障高質量服務,有效提升業主滿意度及客戶粘性。
或許是基于此,上半年公司基礎服務及社區增值服務實現收入約61.0億元,占總收入約99.3%,核心業務增長穩定,奠定了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恒大物業以業主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圍繞業主生活需求開展社區團購、到家服務、資產運營等社區增值服務。上半年,社區團購收入較2022年同期增長約230.8%,到家服務收入較2022年同期增長約96.9%。
通過多元化的增值服務,為業主構建功能更加完善、服務更加優質的便民生活圈,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引擎。
此外,物股通注意到,本次公告中另一個亮點是,恒大物業在對外拓展方面成效顯著,報告期內公司累計對外拓展項目167個,年飽和收入超4億元,成功拓展大批地標性項目,涵蓋公建、軌道交通、醫院、產業園等多種業態。
上半年新增合約面積1514萬平方米中,93%來自第三方,市場競爭水平穩步提升。
02//開立發展新階段
對于投資者普遍關注的134億元資金問題,恒大物業在復牌前的公告中有介紹。其表示正在積極、努力采取各種措施追討損失,包括與恒大集團商討償還該質押所涉及款項的方案、論證訴訟等其他法律措施。
不過,恒大物業方面也與核數師上會栢誠方面確認,暫未與恒大集團達成償還方案,管理層評估了款項的可收回性,對134億元應收款項進行了全額撥備。
這意味著管理層果敢地卸掉了身上的歷史包袱,選擇了自信地向前看。
對此,有投資者認為,被挪用的134億元,只是短期的經營困擾,并沒有威脅到企業生產和發展的根基。從報表數據看,恒大物業彰顯了強大的韌性,在沒有大股東支持的情況下,企業走出了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物股通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牢固的基本盤才是支撐恒大物業走出歷史陰影,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的核心。同時,服務好客戶,提高服務品質,以良好的投資價值回報投資者,才是對過往最好的告別。
在這一點上,恒大物業在中期業績報告中也作了強調。公司始終聚焦業主滿意度,秉持“向客戶、向一線”的服務理念,不斷鞏固服務品質。
此外,恒大物業已經按港交所的要求完成了內控體系的整改,杜絕了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的可能。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日趨規范的公司治理,也將助力恒大物業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03//迎接價值再發現
如果說復牌交易當日,被囚禁15個月的交易資金迫切需要變現離場,那經過15個交易日的博弈后,恒大物業的股價基本已經觸底,截至8月24日收盤,公司收盤0.73港港元/股,總市值78.92億港元,市盈率(TTM)4.38,顯著低于同板塊的均值。
以融創服務為例,其2023年中期的營業收入為33.96億元、毛利潤約為8.48億元,只及恒大物業半數,且均為負增長,但收盤總市值70.92億港元,市盈率(TTM)10.03,相形比較之下,恒大物業的顯著被低估。
由于風險已經出清,來自關聯方的干擾也被隔絕,物股通認為走上健康運營管理的恒大物業其投資價值理應被重估、再發現。
結語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那些打不死你的,都會讓你更強大”。從2023年上半年的數據看,“千金散盡還復來”,恒大物業涅槃新生后,矢志憑借高質量的服務輸出,穩健的運營策略,推動企業實現獨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讓我們期待一個能讓中小投資者更多受益的恒大物業歸來。